教学工作报告

教学工作报告集合15篇
我们眼下的社会,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,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。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报告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教学工作报告1同志们:
新学年伊始,我们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会会议,旨在总结成绩,查找不足,分析形势,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学工作思路、奋斗目标,动员全县各个学校高扬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,团结带领广大教师聚精会神抓管理,全心全意抓教学,全力以赴抓质量。进一步凝聚精、气、神,聚焦管、教、研,强化措施,用心工作,狠抓落实,努力实现我县教学工作的新突破!下面,我根据教育局研究的意见,与大家共同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。
一、上学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
在过去的一年里,全县各个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、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,遵循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(施行)》,狠抓常规管理,落实课程方案,深化教学改革,做了大量、积极、有效地工作 ,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落实《基本规范》成效显著
一年来,各校从校长到一线教师,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,规范办学已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,各校依法办学、依法治校的意识不断增强。违规办学现象基本消失,时间+汗水的教学模式得到普遍否定,学校的校园生活开始丰富多彩。可以说,我们在落实《基本规范》方面已开始步入了正轨。
(二)课程改革初见成效
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施与研究,培训与实践,新课程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,并逐步被教学内部所接受。开全课程,开足课时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;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;学生的自主、探究、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始成为课堂上的主流;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得到了开发与应用;艺术教育、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始得到重视,不少学校社团活动越来越富有成效。如陈坡中英文学校开设艺体、国学等课程,门类之多,师生参与面之广,受到上级领导、专家的充分肯定。唐庙乡邓垓小学剪纸、粘贴画;李集乡中心小学的艺术活动;张营乡中心小学的地方戏曲;黄堆集中学的文明礼仪;机关小学的课外阅读、写字课,都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形态。
(三)教学改革逐步深入
在课改的同时,各个学校都注重组织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科研活动的开展。通过举办网络远程研修、观摩课、公开课、问题研讨、跟踪视导等活动,教师的学习、教研风气日渐浓厚;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新的备课形式,已在全县推广实施,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;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了“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”三个维度的统一。不少学校如机关小学、东关小学、实验小学、郭屯中学、第一初级中学、侯集中学、王井中学等,积极创新教学模式,努力提高教学效率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。同时,我们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、教学能手、优质课评选活动,涌现出一批教学的行家里手,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。今年又有三名教师被评为省级特级教师。
(四)学校管理制度、评价体系日趋完善
在落实《基本规范》、推动课程改革、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,各学校积极创新学校管理的有效模式,完善管理制度,建立评价体系。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量化管理细则,在学校精细化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,如郓城镇中心校、张营中心校、程屯中心校、唐庙中心校、杨庄集中心校、第一初级中学、郭屯中学、张集中学、武安中学等越来越多的学校由评价、考核的盲目性、随意性,向评价、考核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、可操作性的量化管理转变,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特色学校、教学示范校、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,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,起到了导航引领的作用。
以上成绩的取得,凝聚着各校校长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心血与汗水,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结晶和共同努力的结果,它必将载入我县教育的发展史册,永远被我县的教育发展史所记忆。但是,成绩只能说明过去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找准目前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,正是我们工作的潜力之所在,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改进和努力的薄弱环节。当前我们管理与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
(一) 教学常规落实存在“内虚”现象
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“基石”,不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但从当前来看,常规教学仍然落实不到位。部分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,管理制度只是写在纸上、贴在墙上、放在盒里,做表面文章,形式主义严重。据基教科的同志下去暗访发现,一些学校不按课程表上课,音、体、美等学科徒有虚名;教师随意脱岗、随意离开课堂,校长不查、不问、不追究,甚至给其打掩护、编理由;教师备课不深入,生搬硬套、抄袭备课手册;甚至有的课前不备课,课后抄教案,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;有的学校集体备课形同虚设,本来是交流、研讨、优化教案的过程,却成了闲聊的机会。这说明有的学校教学管理已落入了盲目、随意、敷衍了事的低效状态。
(二)课堂教学效率不高
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的主阵地,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。目前有不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,低效教授、低效提问、低效作业,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。有不少教师上课盲目性、随意性比较大,放任自流,不讲效果;有的教师当堂完不成教学任务;有的教师靠大量布置作业以求弥补教学上的不足;还有的教师只管布置作业,但不批、不改、不讲评。作业过多过滥,布置得越多,效益越低,不仅学生不堪重负,而且滋生了学生的厌学心理。
(三)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有所滋长
首先肯定教师的主流是好的,但也有的教师内心浮躁,不思进取,满足现状,“利”字当头,动不动就讲条件,要报酬;甚至有的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,做出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来;还有的教师平常不在业务上“练内功”,一遇到有名利的活动,比谁都积极,托关系,找门子,。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,但严重的败坏了教育上的风气,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情绪。
(四)教学管理领导力度不够
学校领导首先是业务上的领导,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。作为校长和分管业务的校长理应紧紧抓住教学管理不放松,从时间、精力上最大限度向教学工作倾斜,可有的校长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上,而是整天忙于行政事务,“眉毛、胡子”一把抓,不分主次,致使在教学管理与指导上出现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,缺乏应有的力度。有的学校一味强调客观,诸如办学条件不好、生源质量差等等,以此来掩盖管理上的缺陷和工作上的软弱无力。这也同时暴露了有的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缺乏思考与研究、懒于学习与实干的工作态度。
(五)教学质量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
以上这些问题都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,并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和改进。我们要视差距为潜力,变压力为动力,把我县教学工作继续推向前进。
二、分析形势,统一认识,加大措施,全力做好教学工作
……此处隐藏25965个字……也可用加减法、字谜法等趣味记忆法。如:你有什么法子记住“美”?学生:羊不露尾巴+大;顺口溜:大王大王真好看,两朵花儿戴头上;大羊没尾巴,照样人人爱。
三、提升理性,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,提高审美情趣
新课标指出:语文学习过程中,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,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。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、品味,体味汉语的抑扬顿挫的音律之美。汉字有一字多音、一字多义、一音多字的特点,我们要随时点拨,帮助理解。如:当说完四个有关美的句子时,教师点明: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,这就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。久而久之,哪个孩子的心中不涌动自豪感?
当学生书写汉字时,要求有一定的标准,最基本的就是笔画正确,间架结构合理,用新课标的话 :必须规范、端正、整洁。一句话,学生要感受汉字错落有制的形体美。郭沫若曾说过:“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,不一定使人人都成为书法家,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,比较端正、干净、容易认,这样的习惯有好处,能使人细心,容易集中意志,善于体贴人。草草了事,粗枝大叶,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。写字可免除这些毛病。” 在书写时,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构把握笔画的轻重缓急,部件的高矮胖瘦,注意谦让或穿插,尽量做到正确、端正,得到美的熏陶。
学生是有生命、有思想、有情感、有智慧的健全的人,需要学习,需要发展,需要机会和空间,我们理应关注他们的真情体验,为他们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,鼓励他们主动地探索,积极地进取,体验学习的快乐,感受成功的喜悦,得到创造性的发展。充满智慧的识字写字教学,是学生在教师、文本和生活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学习,展示个性,凸现灵性,丰富心智,提升灵魂,锻铸人格的整合过程,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。
教学工作报告15自20xx年我们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以来,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,课题组的全体成员,认真学习学习各种理论知识,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,为研究成功提供了前提条件;从小处入手,仔细分析,层层深入,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可行性的条件;课题组的全体成员,深刻认识到本课题的研究,具有深刻实践意义,用饱满地热情,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课题的研究,使课题获得了很多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成果。现把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向领导报告:
一、牢记使命,努力学习,提升素质
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,用渊博的知识浇灌学生的心田,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孩子的心灵。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了他的教育教学水平,不断学习,不停探究,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,才能站在教育教学这块阵地的前沿。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不断学习我国传统的优秀成果,不断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,把这些成果、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,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教育模式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三年来,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认真学习了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》、《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录》,学校邀请著名有效学习专家肖成全指导工作,我们聆听了他的《有效学习》,课题组负责人于晋强老师到杜兰口考察,课题组负责人刘玉海老师、张宁老师到上海参加了《全国三大流派“同课异构”研讨会》,聆听了李吉林、邱学华、魏书生、张人利等教育专家的讲座,参入了听课评课活动,于晋强、刘玉海、张宁、刘红艳、张秀华等老师到威海大光华学校聆听了周弘老师的《赏识教育》。同时,积极参加市、区、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。
二、专题研究,不停求索,尝试创新
我们城里中学数学组是一个团结、和谐的团队,每一位老师都在不停思考探究教育教学问题。在充满一个很浓研究气氛的环境中,我们的课题研究深刻有效地进行着。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有时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开一次会,但我们的的研究、讨论、交流却每天不停地进行着。年轻的老师有了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,课题负责人经常询问课题的进展情况,及时给予理论的支持或提出可行性的实验方案。王学强老师负责家长汇报课题实验,开始是借助网络平台,建立班级新闻栏目,尝试短信交流。他经常和于晋强老师、刘玉海老师讨论如何告诉学生家长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,在用心的观察学生,和学生近距离的接触,发现不同孩子的很多优点和缺点,有针对性的提出批评和激励的语言,让孩子能接受批评同时获得前进的动力。武刚老师负责分层试题的课题,为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、数学技能,他经常和刘玉海老师经常讨论知识、技能的的原点,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出题。有一次在讲解图形的展开时,他想到了环翠楼生上的灯塔,设计出上灯塔的最短路线的问题。为了编一道打折销售问题,他到打折的商店去和老板讨价还价,通过朋友打听该商品的成本价,编写一道既考查了学生打折销售的知识,又对学生有生活指导意义的数学题。刘玉海老师采取了先是进行采取100分的评价方法试验,效果不是很好,后又采用等级分类的评价方式,结果不理想。在不停地思考、探索中他发现游戏计分方式,能不能用在教学中呢?他进行了尝试,形成一套积分规则,效果很明显,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待优生都能主动的找老师做题。赵美丽老师、刘红艳老师、邢春梅老师分别是有2岁、5岁、6对孩子的妈妈,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,苦苦地求索,如何评价学生,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好习惯,他们的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,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,探究的干劲十足。张秀华老师是一个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,富有朝气,同学们打成一片。他的计分法的研究,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,获得巨大的成功。
三、取长补短,大胆试验,学会反思
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是如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,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学习意志品质、学习方法、学习动机等各不相同。学生的学习差异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。任何一种方法,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解决学习差的问题。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投入到学校的《目标教学》,《同研一节课》,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》等区、学校的研究课题中,分层教学融合在这些课题研究中。比如,张秀华老师的在“同研一节课”活动中,不分层计分的理论融入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方面,使学生课精力集中,思维活跃,大容量、高效率的课堂,受到六十多位听课老师一致的好评。我们的课题间,联系更加紧密。张宁老师的分层测试重点是如何进行测试的研究,属于方法论的问题。但他必须从试题的评价功能入手,考虑试题的编写内容,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他经常同武刚、赵美丽、邢春梅等老师一起谈论试题的编写策略,讲课的思维过程。
四、学会关注,学会赏识,幸福人生
当我们的思考落在学生身上,我们就学会关注每一位学生,学生受到了关注,也得到了老师的关爱。我们了解了孩子,我们就有赏识的内在动力。孩子天真的笑容,真情的表露,常使我们作为老师有一种发自己内心的幸福。于晋强老师在班级给自己安排的一个座位,早晨和孩子们一起到校,一起学习;中午在自己的座位上讲故事给学生听。他以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的形象树立在孩子心中,孩子有话,乐意和他说,孩子有困难,喜欢找他帮忙。他灵活的实践运用学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,让孩子学会了思考,学会了反思,更学会自觉和自律,班级的各项工作,有条不紊,富有成果的进行着。他的学生告诉别人:在为我能在城里中学于老师班感到幸福,他的家长说:孩子能在城里中学于老师班,我们放心。







文档为doc格式